故土風物,一去不返。低首沉吟,無力回天,聊以文字,錄存舊蹟。兩朝政府為香港撰寫偽史,我為山村癡情朋友、叔伯婆娘、游方術士、剃頭匠人作傳,為野魚昆蟲、山精水怪、番薯芋仔寫記。
黃鐘委地,豺狼當道。山窮水盡,風流雲散。追憶逝去的水土與人情。陳雲在《信報》文化版「我私故我在」專欄的結集。
黃鐘委地,豺狼當道。山窮水盡,風流雲散。追憶逝去的水土與人情。陳雲在《信報》文化版「我私故我在」專欄的結集。
懷舊集總序
是次結集小序
牛頭角風土記
粥衣飯焦
麥餅仔與咕哩飯
無餐肉
硬豬仔包
午餐肉煮粉仔
陳皮教子
大閹雞過年
茶居
茶樓
大包變小,雲吞變大
煮飯仔與炒冷飯
回味客家菜
鹽焗雞之憶
人雞絕緣
營養師言
水喉水
毒國
戒奶
中國標準
China-Free
假公濟私三十年
東邪西毒
土炮
酒後見真情
隱語
口感
蛋撻
魚蛋
盆菜
糖果
過節
謝搻
性愛解放後
天體
尋歡
兩性
走光
鹹濕
歡樂成語
恩客
開房
架步
壯陽
是次結集小序
牛頭角風土記
粥衣飯焦
麥餅仔與咕哩飯
無餐肉
硬豬仔包
午餐肉煮粉仔
陳皮教子
大閹雞過年
茶居
茶樓
大包變小,雲吞變大
煮飯仔與炒冷飯
回味客家菜
鹽焗雞之憶
人雞絕緣
營養師言
水喉水
毒國
戒奶
中國標準
China-Free
假公濟私三十年
東邪西毒
土炮
酒後見真情
隱語
口感
蛋撻
魚蛋
盆菜
糖果
過節
謝搻
性愛解放後
天體
尋歡
兩性
走光
鹹濕
歡樂成語
恩客
開房
架步
壯陽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呼吸可自然,可自主;色慾可以自然,也可以自主。人類之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不同,乃在於可以自主呼吸及節制色慾,超凡入聖,兩者都是修煉之路,入道之門。鍛煉呼吸,佛教謂之止觀,道教謂之胎息;節制與轉化色慾,佛門密宗謂之雙修,道門南宗謂之房術。
呼吸與飲食,都由口鼻主宰。飲食亦非小道,古人節制飲食以養生,轉化飲食以修禮,所謂修禮,就是順乎天道人情而制定名分,使人可以得到自由與責任,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禮記‧禮運》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生活禮儀,以飲食安排開始,由家居圍食、喜慶宴會到祭祀神靈,飲食都是主角。良臣善食,古已有之。中國史書論及國計民生之章,曰「食貨誌」,典故來自《尚書‧洪範》:「農用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之《政治學》,演述國家政制,無有飲膳之官;但中國《周禮》官職之中,由膳夫、庖人到鹽醋之官,多達三百餘人,數量之多,分工之明細,遠勝於其他文武百官。象徵王權之鼎與鼐,本是烹器。中國的「宰相」之名,本義也是膳官,調和五味之官也。古代的名相,如商之伊尹,周之姜子牙,都是名廚。
古人極重視飲食,甚至不惜辭官還鄉,以求真味,所謂「榲鱸之思」也。《晉書‧張翰傳》載,張翰在洛陽為官,「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榲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清人鄭板橋有詩贊之:「買得鱸魚四片腮,榲羹點豉一樽開;近來張翰無心出,不待秋風始卻回。」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論語‧鄉黨》)飲食敗壞,殘害身體,禍延子孫,今之化學食物、有毒食物,快餐速食,實乃禮崩樂壞之徵,不可等閑視之。二○○八年北京奧運之後,三聚氰氨毒奶事件遮瞞不住,終告爆發,予即以「毒國」為題,抨擊中共好大喜功,不恤民命。
二○○七年中,於民政局退下公職之後,故人馬家輝誠邀為《明報》副刊專欄撰文,初寫佛道之理,後寫飲食之譚,連帶《信報》專欄年前撰寫之色事系列,食色雙輝,遂成文集。
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飲食與色慾,都是人的天性,順之成人,逆之成仙。張三丰真人可以辟榖絕粒,數月不食,一食斗米輒盡;真人可以斷慾,亦可一夜御十女,人人得樂。正是來去自如,順逆在我。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飲食乃生民之本,色慾是繁衍之門。即使凡夫不涉修煉,亦不可丟失食色兩事。香港平民特重飲食,然於色慾之事,則因英國殖民統治及現代工業化而傳入維多利亞式之禁慾精神,令一般港人自我壓抑,不得暢快,亟須解放也。
是次結集,文章多有增補。《明報》專欄以一千字為限,《信報》專欄則以三千字為限,未盡之言,刊登之後補寫。尤其色事系列,迷障重重,正宜長篇累牘,從頭細說,以解放人心,同登大樂。結集成書而需註腳,皆因報紙文章,多用時事起題,又受篇幅之限,事過境遷者,當補註事實,令讀者掌握全豹,不假外求;未盡其意者,則言明道理,註解細節。至於了知事態之長期讀者,閱讀時大可略去註腳。
成書之際,《信報》文化版編輯周淑賢君離任。多年以來,切磋砥勵,予偶然可以揮筆如劍,運斤如風者,有賴淑賢之為質也。1解人遠去,孤掌難鳴,惟以是書相獻,聊表寸心。
文章經花千樹出版社編輯王穎嫻君反覆校閱,三易其稿,感激不已。若有錯字衍文,責任當歸於己。
民國九十八年夏曆己丑五月二十九日夏至
西元二○○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呼吸可自然,可自主;色慾可以自然,也可以自主。人類之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不同,乃在於可以自主呼吸及節制色慾,超凡入聖,兩者都是修煉之路,入道之門。鍛煉呼吸,佛教謂之止觀,道教謂之胎息;節制與轉化色慾,佛門密宗謂之雙修,道門南宗謂之房術。
呼吸與飲食,都由口鼻主宰。飲食亦非小道,古人節制飲食以養生,轉化飲食以修禮,所謂修禮,就是順乎天道人情而制定名分,使人可以得到自由與責任,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禮記‧禮運》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生活禮儀,以飲食安排開始,由家居圍食、喜慶宴會到祭祀神靈,飲食都是主角。良臣善食,古已有之。中國史書論及國計民生之章,曰「食貨誌」,典故來自《尚書‧洪範》:「農用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之《政治學》,演述國家政制,無有飲膳之官;但中國《周禮》官職之中,由膳夫、庖人到鹽醋之官,多達三百餘人,數量之多,分工之明細,遠勝於其他文武百官。象徵王權之鼎與鼐,本是烹器。中國的「宰相」之名,本義也是膳官,調和五味之官也。古代的名相,如商之伊尹,周之姜子牙,都是名廚。
古人極重視飲食,甚至不惜辭官還鄉,以求真味,所謂「榲鱸之思」也。《晉書‧張翰傳》載,張翰在洛陽為官,「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榲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清人鄭板橋有詩贊之:「買得鱸魚四片腮,榲羹點豉一樽開;近來張翰無心出,不待秋風始卻回。」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論語‧鄉黨》)飲食敗壞,殘害身體,禍延子孫,今之化學食物、有毒食物,快餐速食,實乃禮崩樂壞之徵,不可等閑視之。二○○八年北京奧運之後,三聚氰氨毒奶事件遮瞞不住,終告爆發,予即以「毒國」為題,抨擊中共好大喜功,不恤民命。
二○○七年中,於民政局退下公職之後,故人馬家輝誠邀為《明報》副刊專欄撰文,初寫佛道之理,後寫飲食之譚,連帶《信報》專欄年前撰寫之色事系列,食色雙輝,遂成文集。
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飲食與色慾,都是人的天性,順之成人,逆之成仙。張三丰真人可以辟榖絕粒,數月不食,一食斗米輒盡;真人可以斷慾,亦可一夜御十女,人人得樂。正是來去自如,順逆在我。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飲食乃生民之本,色慾是繁衍之門。即使凡夫不涉修煉,亦不可丟失食色兩事。香港平民特重飲食,然於色慾之事,則因英國殖民統治及現代工業化而傳入維多利亞式之禁慾精神,令一般港人自我壓抑,不得暢快,亟須解放也。
是次結集,文章多有增補。《明報》專欄以一千字為限,《信報》專欄則以三千字為限,未盡之言,刊登之後補寫。尤其色事系列,迷障重重,正宜長篇累牘,從頭細說,以解放人心,同登大樂。結集成書而需註腳,皆因報紙文章,多用時事起題,又受篇幅之限,事過境遷者,當補註事實,令讀者掌握全豹,不假外求;未盡其意者,則言明道理,註解細節。至於了知事態之長期讀者,閱讀時大可略去註腳。
成書之際,《信報》文化版編輯周淑賢君離任。多年以來,切磋砥勵,予偶然可以揮筆如劍,運斤如風者,有賴淑賢之為質也。1解人遠去,孤掌難鳴,惟以是書相獻,聊表寸心。
文章經花千樹出版社編輯王穎嫻君反覆校閱,三易其稿,感激不已。若有錯字衍文,責任當歸於己。
民國九十八年夏曆己丑五月二十九日夏至
西元二○○九年六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