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香港屋邨誌

遊走香港屋邨誌
已入圍第五屆香港出版雙年獎(2025)最終決選。香港女生aikosan立志遊走全港逾250 個公共屋邨,邊走邊拍攝邊了解街坊日常,開始後愈覺驚喜處處,遂創立網誌「遊走香港屋邨誌」記錄和分享香港屋邨之美。本書嚴選當中21個屋邨,帶大家用猶如去旅行的心情散步其中,一邊打卡拍美照,一邊深入了解大眾可能忽略了的社區故事。

漁光村:為清拆倒數中的房協最老屋邨留影
愛民邨:到「九龍華富邨」拜見冬菇亭元祖
勵德邨:欣賞港島一隅獨有的圓筒建築
廣源邨:一秒踏入英倫風紅磚「小鎮」
石圍角邨:探訪全港僅存的麥當勞叔叔像

屋邨起源歷史與趣聞+手繪地圖+特色景點推薦!
換個角度探索尋常屋邨,發現不平凡的人情與風景

名人推薦:HEBEFACE (Youtuber)
為何要遊走香港屋邨

香港有接近一半人口都是居住在公共屋邨,而我也不例外。

我就是在香港公共屋邨長大的。

但說實在的,年少時的我跟不少人一樣,對自己住的地方並沒有很強烈的感覺或感情,畢竟當時的我住在一式一樣的和諧式大廈,感覺自己好像只是填充了眾多格子的一格,沒甚麼特別。

讓我開始對屋邨有感情,甚或開始選擇遊走香港屋邨作記錄和嘗試自行研究,一切得從2014 年說起。

當年的我大學畢業不久,進了一家自己夢寐以求的雜誌社工作;進到雜誌社不久,編輯大人就說日後同組同事要定期負責一個欄目,講述的正正就是香港的公共屋邨。

本來我也只視之為工作的一部分,但每次因工作關係而遊走屋邨,才發現屋邨的建築、歷史、
街坊故事,以至屋邨獨有的日常風景,原來一切都比以往認知的吸引得多。

後來欄目沒有了,我卻開始多了留意香港屋邨,不過要有系統地遊走及記錄香港公共屋邨的念頭尚未萌芽。直到疫情以後,身邊多了朋友移民,自己卻不能出國旅遊減壓,加上當時自己離開了傳媒界,每天工作就是為公司為客戶撰寫文案,寫的並非自己最喜歡的,加上香港四周環境變得太快太多,心情着實很壓抑很鬱悶。

「我想趁空餘時間寫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東西,同時為香港做點記錄」,這就是當時的我在腦海中浮現起的念頭。

恰巧看到香港有學者趁疫情期間遊走全港屋邨作記錄,覺得很有意義和有趣,我也很想嘗試以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遍全港逾250個屋邨,記下當刻香港屋邨的景象。於是,網誌「遊走香港屋邨誌」在2022年6月就此誕生。

「遊走香港屋邨誌」開設了兩年有多,至今尚未完成遊走全港屋邨,目前只探尋了接近200個屋邨(苦笑)。原因很簡單:我不想將興趣變成日常工作,行禮如儀,寧可需要休息時就休息,慢慢細味及從中感受遊走屋邨的美好。

畢竟在出版界方面,我是初出茅廬,要感謝的人實在很多很多,要不是他們的幫忙,相信這本書亦不會面世。首先在此特別鳴謝出版社萬里機構,尤其要多謝勞苦功高的Danny和責任編輯Iris。

另外,還要感謝我的前夫兼經理人小天,沒有他的實用建議,相信我只會一直迷失。此外,還有要特別多謝梁家朗,我的精神支柱,又陪我到不同屋邨補拍相片,這些日子以來辛苦你了。

當然,還少不了多謝為本書寫序, 不下於一次仗義幫忙的Hebe。

還有多位好朋友要特別鳴謝,如提供了很多實用屋邨資料的Billy Wong,還有Eunice Chow、
Tea Lam和神婆Celia Chan,還有我的家人,尤其是媽媽、大家姐和Meiji,你們無條件的支
持實在讓我感動不已。還有在我低潮期間陪伴及支持打氣的一眾「遊走香港屋邨誌」街坊們,真的很感激你們的一直陪伴。

aikosan

關鍵字詞: 香港|公共屋邨|社區|散步學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