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無多

對話無多
敏銳的觀察,縝密的心思,精巧的文字,細膩的感情,構築成這本散文集。
全書由兩輯文章組成。

「第一輯」收錄了作者歷次比賽的得獎作品﹕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散文組冠軍之作〈從外緣到外緣〉,固是一篇情理交融的好文章,而〈外婆的家〉也是情味盎然,引人思索。〈齊魯行記〉談古說今、〈千世貴族〉追先賢,同樣在文字間顯現深厚的歷史情懷。至於〈家訪〉,事手法新穎獨特,又展示作者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第二輯」記錄了作者對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點題之作〈對話無多〉,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淡然之中蘊含著默默深情。〈西洋菜街的笛聲〉、〈旺角夜行〉以城市風貌為題材,刻劃鬧市中的人和事,細緻動人。另外,〈舊區記憶〉、〈藍天下的早晨〉等篇,寫對周遭環境的微妙感覺,筆觸富有詩意,也是值得推薦的好作品。
麥樹堅,廣東寶安人,一九七九年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並於同校攻讀哲學碩士課程。作品以新詩及散文為主。

曾獲獎項﹕

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進獎 (2003)
第一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散文組冠軍
2000-2001大學文學獎新詩組冠軍、散文組及小說組亞軍
2000年度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優異
2002年度中文文學獎散文組亞軍
2002年度詩網絡詩獎公開組季軍
第二十七屆青年文學獎散文高級組亞軍、小小說組及新詩組優異
第二十九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亞軍
香港大專中文聯會第一、三屆全港文學創作比賽大專及公開新詩組冠軍
香港大專中文聯會第一屆全港文學創作比賽公開散文組季軍
香港大專中文聯會第二屆全港文學創作比賽大專小說組冠軍
照相機與駝背小人------序《對話無多》 葉輝



自序



第一輯

從外緣到外緣

堅尼地城的貓堡壘

外婆的家

千世貴族

齊魯行記

家訪



第二輯

西洋菜街的笛聲

貝殼城之遇

舊區記憶

對話無多

深藍玩具隨想錄

藍天下的早晨

旺角夜行
寡言妙語

──《對話無多》自序



我說話從不喋喋不休,嚮往言簡意賅、點到即止的對話。我深信多言多敗,討厭廢話和吹牛,最怕別人說話重重覆覆,聽到別人吵架便會心煩氣躁。我甚少聽收音機,看球賽通常會關掉旁述。但耳朵不能關閉(除非塞著耳孔),嘈音和好音同時鑽進耳朵實在非常滋擾。我喜歡閱讀和寫作,因為節奏由我決定,遇上不喜歡的情節可以將書丟在一旁。說到底是我慣於我行我素,選擇向內心尋求答案,享受思考。



我喜歡寫新詩和散文,間中也寫小說。自知不能全面兼顧,但無法抵擋它們的魅力。對於深刻的經驗或難得題材,我往往徘徊於詩與散文之間。適宜詳細鋪排,涉及評議分析、需要運用技巧幫助的,我選擇散文。若經驗精確迅速,適宜配合節奏和意象的,我就會寫詩。對於某些難以取捨的題材,我既寫詩,又寫散文──寫成後對讀便感到文類之間的微妙。



近來創作產量減少有兩個原因。修讀碩士課程以來,研究工作、宿舍生活對創作造成干擾,尤其是研究工作消耗了大部分時間精神,我沒有餘暇整理自己的思緒。其次,我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很高,故此不會輕易完稿,限期未到我斷不會放棄修改。有人說這樣反而夜長夢多,影響下一篇作品的誕生。但我仍然憑感覺判斷作品是否已經「足月」。這份追求使我不會甚悔少作,畢竟成長要靠「少作」來支撐。



建立個人網站差不多四年(最近一年網站完全荒廢,猶幸網存公司沒有砍掉它),斷斷續續更新過,前後改版三次。由始至終不變的除了主題音樂(我實在太喜愛那種輕快迴環往復的旋律,好像玩 轉時仰天看雲的感覺),還有一種與人分享交流的願望。到訪網站的不單有老師前輩同學朋友,還有在寫作坊認識的中學生、記者,素未謀面遠在他方的人也給我寄電郵提供意見,這種關係好像蜘蛛織網一樣奇妙。製作個人網站集編輯、作家、網頁工程師、設計師、公關的工作於一身,並且凡事躬親,少一點毅力也不行。優秀網站具備user-friendly、音樂、美術、創意、多元化、穩定等元素,連帶需求強勁電腦和最新版本軟件、數碼相機、掃描器等等,網主要有耐性,對潮流要敏感,更要經常update製作網頁的知識。網站開張後要和訪客保持聯絡,要找門路宣傳……如此種種不涉及商業利益,只為了以更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透過虛擬網絡結識朋友?若沒有創作的熱情推動,我寧願躲在房裡畫畫。



編輯《對話無多》的過程裡,我重讀、修改了這幾年寫下的散文。書中收錄最早的一篇散文是〈西洋菜街的笛聲〉,當時我沉迷寫詩,經常逛旺角的二樓書店。〈西〉裡所指的書店在二○○二年底結業,前後搬遷兩次,最後在掌聲下告終。書店的結束說明香港文化空間面對的困境,理想與生存多數是不協調的。〈千世貴族〉純粹由衝擊而生,讀過的人都說有學者散文的味道,往後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放輕一點。



有一段日子我特別沉迷於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與關係,而且喜歡緬懷過去,〈從外緣到外緣〉、〈外婆的家〉是在這段日子寫成的,前者在懷念與思考之間的拿捏比後者準確,後者因受參賽字數限制而變得語焉不詳、欲言又止。後來我想在技巧與深度上尋求突破,透過〈貝殼城之遇〉與〈對話無多〉,我嘗試呈現關係的僵化與裏足不前。然而我仍自覺走不出「發現」的推展模式,詩化散文的陰影一直困擾著我。〈旺角夜行〉、〈藍天下的早晨〉與〈深藍玩具隨想錄〉寫來比較隨意,是這半年生活的主調。我嘗試從這幾篇穩定自己的聲音,或者該說是固定敘述的策略。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家訪〉,基於私人理由,得獎後我修改了部分的字詞,但無損整體構思與內容。



《對話無多》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幾位前輩。



感謝我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林幸謙博士,他給予我很大的自由,使我能夠在學術和創作之間調節步伐。大二的上學期,他破例讓我選修早已滿額的現代散文寫作,令我有機會和志同道合的學兄享受難得的寫作經驗,對剛起步的我幫助很大。



也要感謝葉輝先生,他常常鼓勵我發表新作,間接提醒我練習的重要。與他談創作、談文學給我帶來很多思想衝擊,他令我知道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胡燕青老師經常介紹新書好書給我,這些書對人生和寫作都有極大幫助。以前我抗拒閱讀西方作品,在她極力推介下我看了不少好書,而費茲傑羅(Scott Fitzgerald)的《大亨小傳》更是她針對我的寫作毛病而開的一帖良方。校園內外,胡老師都是一個優秀的支援。



上大學後第一個跟我談寫作的是鄭偉文(當時他是文社社長)。我不認為他因「身居要職」而推廣創作,反而覺得他帶點牧者風範。大學詩會成立前,我倆在文社辦公室開過幾次詩會,我們邊吃辣薯片邊毫無顧忌地談詩,我記得他寫過一首叫〈白鹿洞主〉的短詩追思朱熹辦學的意義。當我遇上挫折,他和野明約我去新界的鄉村遊玩散心。知道我經常獨個兒吃飯,他主動約我去葵芳找好吃的。雖然偉文從未得過任何文獎獎項,但他應得的獎比誰都大。他不是我的經理人,但他令慣於被動、沉默寡言的我活躍起來,擴闊了我的視野和圈子。

很難想像沒有可洛的本科生活會變成怎樣。或者我要多謝校務處將我們編在同一個導修組別,使我們有更多機會一同思考與創作有關的事。大一的午飯時間,我們談製作網頁和小說,可洛有很多奇趣古怪的構思,而且他又勇於實踐。我從他身上得到不少啟發,他是我最好的伙伴。



感謝中學時期的師長:胡順瓊、陸澤林、譚國新和林瑞安──或許他們不知道當年寥寥幾句評語對我有多重要,但我仍然珍藏著他們批改過的作文、週記簿與隨筆簿。感謝讀過我的週記後流淚的同學,你們很具體地讓我知道文字如何感動人心。



請恕我未能逐一多謝拖帶我的前輩和朋友,但你們對我極其重要,多謝你們!



說到底,父母的體諒與支持比一切都重要。他們可以但沒有阻止我選擇自己的道路。我對文字的敏感和愛思考的性格是他們遺傳給我的,我會永遠緊記父親的話:「沒有人的文學有甚麼意義?」



美好的東西總是盡在不言中,說破了便留有瑕疵。這篇序言已經破壞了某些觀感、某種感覺,但它的存在見證了《對話無多》的生成。



二○○三年二月十六日



Email: wordless@mail.hongkong.com

關鍵字詞: 文學|散文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