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收篇章,均經作者精心挑選,既有新稿,也有舊作。
全書共分兩輯:
第一輯有作者近年不少出色的作品:<中秋與花燈>寫母子間的愛,在淡淡的生活小節中,透現濃郁的親情,細膩感人;<逡巡於飛鳥的圓周>、<白鱔>等篇,則以詩人的觸覺、精煉的文字,表達對自然、生命的感應與沉思。
第二輯收錄了作者十餘篇舊作,主要以山水和動植物為題材,有寫佳山秀水,有寫樹、竹,也有寫鳥、蟬、鷹、兔,以至蝙蝠。在寫景寫物之中,又寄寓了作者對事物、人情、生活的體味,啟人深思。
全書共分兩輯:
第一輯有作者近年不少出色的作品:<中秋與花燈>寫母子間的愛,在淡淡的生活小節中,透現濃郁的親情,細膩感人;<逡巡於飛鳥的圓周>、<白鱔>等篇,則以詩人的觸覺、精煉的文字,表達對自然、生命的感應與沉思。
第二輯收錄了作者十餘篇舊作,主要以山水和動植物為題材,有寫佳山秀水,有寫樹、竹,也有寫鳥、蟬、鷹、兔,以至蝙蝠。在寫景寫物之中,又寄寓了作者對事物、人情、生活的體味,啟人深思。
自序
第一輯
中秋與花燈
白鱔
電話簿
公園‧陽光
時光也在和我一起
常常,我想起那間屋
逡巡於飛鳥的圓周
屋緣與燈情
在生命的草原上
第二輯
茶
樹香
細葉榕
文竹
觀鳥
聽蟬
鷹
蝙蝠
免
東坪洲上
你從雨中來
山水之間
道風山上
竹筍
阿成
第一輯
中秋與花燈
白鱔
電話簿
公園‧陽光
時光也在和我一起
常常,我想起那間屋
逡巡於飛鳥的圓周
屋緣與燈情
在生命的草原上
第二輯
茶
樹香
細葉榕
文竹
觀鳥
聽蟬
鷹
蝙蝠
免
東坪洲上
你從雨中來
山水之間
道風山上
竹筍
阿成
序
——王良和
我的散文,大部分是八十年代中在《星島日報》所撰專欄的「囤積」,我這樣說,意味淺嘗專欄寫作一年後,就很少開墾散文這片土地。新詩,仍是我力拓之疆,近年甚至遠征小說的異域;若非偶然有雜誌的編輯,指定要我交散文,恐怕我的散文更為零散,難以聚在這裡了。
套用周作人的話,其實我的散文也僅是一片「自己的園地」,不以其小為寒傖,在生活經驗上自給自足。如今檢視這園圃的收成,發覺早期的散文,在抒情寫景中,對山水之美頗為敏感,學業、愛情、生活,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中,多少帶點甜味。今天重讀,不免暗暗吃驚,噢,那時我竟有這樣的心境。無論如何,人生有過這一段「輕盈」的歲月,是應該珍惜的。於是,我從十多年前由突破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秋水》中,選出十餘篇,略作修改,歸入本文集第二輯,以為紀念,也希望讀者得窺我昔日的文風。
第一輯的作品,是《秋水》以外的舊文和新作。〈中秋與花燈〉入選課程發展處推薦給中學老師選用的六百篇教材,相信部分中學同學會讀到,希望你們喜歡。我的散文新作都較短,多以人或物為觀察、感受的對象,不乏由抒情的語調引動的,詩的觸覺和聯想。細心的讀者,或許在〈逡巡於飛鳥的圓周〉、〈白鱔〉等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生命的感應與沉思。
感謝羅國洪先生,願意出版這本文學色彩頗濃的散文集;感謝我的文友,怕我疏於創作,總是用「奇招」激勵我生產。有你們,於是有《山水之間》。
2002年9月17日
——王良和
我的散文,大部分是八十年代中在《星島日報》所撰專欄的「囤積」,我這樣說,意味淺嘗專欄寫作一年後,就很少開墾散文這片土地。新詩,仍是我力拓之疆,近年甚至遠征小說的異域;若非偶然有雜誌的編輯,指定要我交散文,恐怕我的散文更為零散,難以聚在這裡了。
套用周作人的話,其實我的散文也僅是一片「自己的園地」,不以其小為寒傖,在生活經驗上自給自足。如今檢視這園圃的收成,發覺早期的散文,在抒情寫景中,對山水之美頗為敏感,學業、愛情、生活,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中,多少帶點甜味。今天重讀,不免暗暗吃驚,噢,那時我竟有這樣的心境。無論如何,人生有過這一段「輕盈」的歲月,是應該珍惜的。於是,我從十多年前由突破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秋水》中,選出十餘篇,略作修改,歸入本文集第二輯,以為紀念,也希望讀者得窺我昔日的文風。
第一輯的作品,是《秋水》以外的舊文和新作。〈中秋與花燈〉入選課程發展處推薦給中學老師選用的六百篇教材,相信部分中學同學會讀到,希望你們喜歡。我的散文新作都較短,多以人或物為觀察、感受的對象,不乏由抒情的語調引動的,詩的觸覺和聯想。細心的讀者,或許在〈逡巡於飛鳥的圓周〉、〈白鱔〉等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生命的感應與沉思。
感謝羅國洪先生,願意出版這本文學色彩頗濃的散文集;感謝我的文友,怕我疏於創作,總是用「奇招」激勵我生產。有你們,於是有《山水之間》。
2002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