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書堆下──我們懷念羅志華

活在書堆下──我們懷念羅志華
他,活在書堆中,也活在書堆下,
我們看見書堆便想起他的名字,
他,永不死亡。
香港曾有青文書屋;青文書屋曾經有他。
他,叫做羅志華。
黃碧雲、梁文道、湯禎兆、小思、葉輝、馬家輝、鄧小樺、也斯、陳雲……在此懷念他。

羅志華,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出生,曾任職於香港三聯書店,自一九八八年起接手經營「青文書屋」達二十年,並同時負責「青文書屋」的出版業務。
二○○六年八月,「青文書屋」因為租約問題暫停營業,書籍暫存於貨倉,並繼續出版業務。
二○○八年二月四日,羅志華疑於倉庫整理書籍時,被塌下的書箱壓住,意外辭世,終年四十四歲。
「活在書堆下」不光光是一個意象或隱喻,而是一種精神,我們以為,那就是隨着一個讀書的老好年代日漸遠去的精神,或可稱之為「羅志華精神」──我們永遠懷念這位戇直的書店主理人、獨立出版人,他為香港文化與香港文學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卻一直隱身於幕後的暗角,獨自承擔無比沉重與沉痛的責任和後果。
如果書堆真的是太沉重了,我們希望這本紀念文集能為羅志華解咒,讓他在世界的某一處「活」得輕省一些;如果書堆早已成為羅志華生命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願這本書可以肯定沉重的價值,讓他在未完成的書夢裡「活」得更充實。
目錄



第一輯:過於喧囂的孤獨

葬身書山的人 □ 馬國明

我們的二樓書店 我們的啟蒙年代 □ 張楚勇

青文書屋兩套叢書及其他目錄初編 □ 也斯

殉書者 □ 小思

喧囂城市裏的孤獨 □ 梁文道

杜祭文 □ 黃碧雲

憶羅志華 □ 陳雲

周星馳與羅志華 □ 游靜

記羅志華 □ 羅貴祥

書葬 □ 邵家臻

我與青文的緣份 □ 梁品亮

羅志華的電影 □ 湯禎兆

不安 □ 謝曉虹

死亡旁觀者的虛無 □ 鄧小樺

埋在眼鏡後的開放視野 □ 俞若玫

書堆成墳 □ 陳不諱

想我們在青文的時光 □ 陳寧

獨步的書魔術師 □ 袁兆昌

浪蕩天涯 □ 葉七城

悼羅志華 □ 關夢南

不無輕嘆 □ 何嘉麗

守着書山的人 □ 區聞海

青文噩耗 □ 關平

書魂 □ 葉建源

「思」與「成」:隔天塹零距離 □ 洪清田

青文之死 □ 廖少汶

青文書屋淘書小記 □ 晚茶軒主

圖書館 □ 簡冬娜

羅志華:一本終於被翻開的書 □ 陳海韻

努力未願平賣 □ 陳智德

青文的最後一夜,羅志華的最後一刻 □ 馬家輝

羅志華的「一人戰爭」 □ 葉輝



第二輯:我們的書影回憶

致可愛的瞓身傻人羅志華 □ 周兆祥

難過 □ 韓麗珠

本地書誌一奇人 □ Mable Ho

青文書店的羅志華 □ 戴曉楓

你寸得起 □ 戴安娜

暫別了,江湖掌櫃 □ Alisa Shum

寫給老闆 □ 翠雯

象徵性的死亡 □ 小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陳錦偉

在沙漠種玫瑰 □ 陳曉蕾

一個時代的逝去 □ 舒爾賽

他朝君體也相同——送羅志華 □ Horizon

荒誕劇場——青文書屋 □ 張日

Oh, shit! □ 適然

關於一個幻奇結局 □ 朗天

羅志華(一九六四—二○○八) □ 孤草

憶青文書屋 □ BC

書的故事——悼羅志華 □ 愛蓮

悼愛書人羅志華 □ 女書店‧瑛瑛

青文是我們的集體回憶 □ 羅綺萍等

輓聯 □ 張大春

唁電 □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非國有書業工作委員會



第三輯:傳媒的哀思

殉夢書香——一個「二樓書店」小老板之死 □ 《北京日報》

羅志華:遺下一倉書 □ 《文匯報》張俊峰

羅志華:被書壓死的書店老闆 □ 《中國青年報》艾墨

葬身書山的書店主人 □ 《亞洲週刊》葉堅耀



第四輯:倒行的歷史

香港二樓書店簡史 □ 潘詩韻

香港「二樓書店」與我——兼懷英年早逝的羅志華兄 □ 陳子善

二樓書店:「迫上層樓」的書香 □ 《南方都市報》

當青文不再青春,便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 潘詩韻

書蟲的形狀 □ 陳智德

馬國明。曙光書店。青文書店。 □ 關關

曾有這樣一間書店 □ 鄭浚南

青文書屋 □ Birdy

青文書屋 □ 庫斯克的床

守着一間書店,在灣仔 □ 馬國明



編後記 □ 葉輝 馬家輝
編後記





《活在書堆下——我們懷念羅志華》這本文集的構思,始於二○○八年二月的一個下午,我們幾個人在城市大學開了一次會,便決定了一起辦好兩件事,其一,是為羅志華開追思會,其二,是在周年紀念日之前編選及出版這本紀念文集。追思會辦過了,一年匆匆過去了,文集也終於編好了,感謝花千樹出版社,感謝各位作者,感謝刊登這些文章的各地報刊,讓我們完成了工作承諾。而必須一提的是:由於時間倉促,我們已盡力聯絡書內所收文章的所有作者,但至付梓時仍未收齊作者授權回覆,我們權衡之下,選擇了趕及於羅志華逝世周年出版此書,希望各位作者鑑諒。

編一本關於羅志華的書,最先是葉輝提出的,他在羅志華追悼會上說,「羅志華於短短一生裏曾替不少人出了書,如今,是時候輪到我們出一本關於羅志華的書了」。《活在書堆下》書名則是馬家輝提議的,我們二話不說便決定選用這個書名,是由於我們相信,再沒有一個字比「活」字更好,更貼切地為這本文集總結陳詞,羅志華一生最好的與最壞的時光,無疑都是「活在書堆下」,他和他主理的青文書屋為不少作者出版過有意義有價值的書,書彷彿就是他永遠的責任和承擔,他在最後的日子裏還固守着一倉書,還有一大堆永遠無法完成的書夢……

「活在書堆下」不光光是一個意象或隱喻,而是一種精神,我們以為,那就是隨着一個讀書的老好年代日漸遠去的精神,或可稱之為「羅志華精神」——我們永遠懷念這位戇直的書店主理人、獨立出版人,他為香港文化與香港文學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卻一直隱身於幕後的暗角,獨自承擔無比沉重與沉痛的責任和後果。

如果書堆真的是太沉重了,我們希望這本紀念文集能為羅志華解咒,讓他在世界的某一處「活」得輕省一些;如果書堆早已成為羅志華生命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願這本書可以肯定沉重的價值,讓他在未完成的書夢裏「活」得更充實。

《活在書堆下》分四輯,首兩輯是來自四方八面的悼文,第一輯選自報刊(羅貴祥與梁品亮的文章是專為文集撰寫的,從未發表),第二輯選自網絡(多不勝數,無法盡錄),第三輯選自傳媒對羅志華噩訊及追思會的報道,內地報章如《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報道得立體而翔實,因此很多片言隻語的報道便略而不選了;第四輯是「二樓書店」與青文書屋的追憶文章,從中可窺見香港文化一大特色的興衰變革。

《活在書堆下》的開卷與壓卷,俱為馬國明的文章,這刻意的編排基於一個想像:青文與曙光一室兩店,猶如唇齒,兩位書店主人長期分坐於一室的兩個角落,對於書堆裏的甘苦與悲歡,大概如魚飲水,恐非室外之人所能體會;這個最簡約的編輯蒙太奇,我們相信,正是對一個遠去的年代,一段讀書的老好日子,兩三代人的啟蒙時光,以及涉身其中的過來人,表達了摯誠的致意。



葉 輝

馬家輝 謹識

關鍵字詞: 青文書屋|出版|讀書|香港文化|香港文學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