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古代聖人孔子的教誨編製而成的弟子規故事早已深入民心,如今家燕媽媽粉墨登場,化身Q版家燕媽媽,重新演繹當中的經典故事。除了有詳細註解,活化了當中的內容,更附有DVD,配合歌曲及動畫,令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一幕幕展現眼前!
很多人問我,為何如此投入《弟子規》的推廣教育工作?《弟子規》是以二千多年前聖人孔子的《論語》為籃本,由清朝秀才李毓秀編撰而成的兒童啟蒙讀物。近年,無論在中國內地、台灣,及新加坡等華人地區,也興起一片《弟子規》熱,有幸得遇金石良言,有機會推廣聖賢的智慧作品,確是義不容辭。學習《弟子規》對時下的孩子有何幫助?現在社會,我們時常看到六、七個成年一同照顧一個小朋友,孩子一哭,爸爸媽媽、公公婆婆、祖父祖母,還有女傭,人人手忙腳亂,十分緊張,怕照顧不周。現今的父母,對子女已經去到近乎溺愛的程度,即使子女做錯了事,也不會責備他們。孩子們則恃寵生驕,肆無忌憚,不知規矩為何物。所以,無論是小朋友,還是成年人,也是時候重新學習我們中國傳統的優良文化,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尊重別人等基本做人道理。《弟子規》會否不合時宜?傳統《弟子規》是一本兒童的行為規範指導,教導小朋友如何與人相處,怎樣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讓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才德兼備的人。《家燕媽媽弟子規》不謹收錄了《弟子規》的原文及解釋,而且加入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有趣故事,把傳統規範融入現代生活之中,可作為孩子日常行為的指導原則。由於《弟子規》成書於古代,現今來者,有些地方可能顯得不合時宜,例如:溫牀扇蓆、守孝三年等。其實,閱讀《弟子規》時,不需過於拘泥細節,死板跟從,只要明白其背後之用心,把它當成一大指導原則學習即可。《弟子規》不單是一本兒童書籍,更是一本寫給父母與子女一同看的親子讀物。「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基本責任,責無旁貸。其實,現今很多年青父母也很想學習如何管教自己的子女,《弟子規》正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子女教育指南。當然,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父母在教導子女《弟子規》的時候,不能講一套,做一套,必先以身作則,才能成為孩子的良好榜樣。如果父母能和孩子共同學習,定能事半功倍,收到最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