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符號建構──重讀中國現代女性文學

身體與符號建構──重讀中國現代女性文學
五四時期以來的女性作家群體在動盪、新舊交替的過渡大時代中,銘刻出男女人物在社會變革中有關愛情婚姻、歷史使命、政治關懷、文化觀照、社會銘刻,乃至哲學生命的反思和內在深層心理情感等課題。

本書所探討的蕭紅、張愛玲、淩叔華、廬隱、石評梅等人,各以其不同的女性敘述和身體書寫為中國現代文學敲擊出遙遠而哀寂的文化歷史迴音,為變化中的新時代留下影響深遠的敘事文學遺產,值得當代學術界重新深思。
林幸謙

祖籍福建永春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旅居香港多年,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著有《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張愛玲論述》、《原詩》、《詩體的儀式》、《漂移國土》等十餘種,另編撰十餘種。曾獲台灣時報文學獎首獎及評審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推薦獎、花蹤推薦獎及佳作獎、吳魯芹散文獎、香港中文文學創作散文首獎等。
緒 言 i



上 編 文化身體與符號書寫:蕭紅的女性敘事想像與建構



第一章 重讀《呼蘭河傳》和《生死場》:女性文化符號與鄉土空間想像 003

第一節 女性身體與文化符號敘事/004

第二節 女性文化空間與符號身體建構/013

第三節 蕭紅女性身體/鄉土符號的想像建構/020



第二章 重讀蕭紅:身體符號與雙重銘刻的書寫策略 033

第一節 符號化的女性身體形構/034

第二節 荒野化與流動化的女性身體結構/039

第三節 女性醜怪身體的雙重銘刻/049



第三章 蕭紅與性別政治書寫:情慾符號與病體銘刻 055

第一節 女性身體的物種擬態與情慾符號/056

第二節 女性經驗與身體的隱喻建構/066

第三節 原罪/救贖的醜怪身體和病體銘刻/078



第四章 現代文學洛神的寓喻:蕭紅文本的重新敘述與建構 089

第一節 《呼蘭河傳》與短篇的再造與重新設計/090

第二節 寫實體到寓言體的《馬伯樂》與〈逃難〉書寫/106

第三節 蕭紅的魯迅情結與標新立異之《民族魂》/115



中 編 情/慾身體與隱私文本:張愛玲《小團圓》的自我/主體建構



第五章 傾城式的戰火戀情:張愛玲的自傳主體版圖及其情/慾女性敘事 135

第一節 母女兩代女性的情/慾銘刻與主體建構/139

第二節 母女墮胎銘寫與女性主義的先驅性鋒芒/148

第三節 《小團圓》主題與夢境隱喻的解讀/153



第六章 女性自我與主體:《小團圓》的愛情論述與符號結構 165

第一節 愛情信仰與聖杯符號的自我/主體建構/166

第二節 「聖杯」的象徵符號與傳記的主體敘事立場/169

第三節 雙重性的情/慾結構與自我/主體銘刻/177



第七章 萬轉千迴的女性傳記:自主情/慾身體與書寫禁忌 183

第一節 傳記文體與窘笑/震動的爭議性自我/184

第二節 作家隱私與愛/慾身體建構/191

第三節 女性情/慾書寫與社會道德批判/198



第八章 隱私文本與自我意識:《小團圓》的作者主體與書寫心理 207

第一節 自我意識/身份與自傳體書寫的寓言/208

第二節 複雜幽微的真實身世及其多重書寫心理/213

第三節 移情寫作與作家自我形象的建構/221



下 編 公/私場域與身體書寫:時代新女性與女性自我建構



第九章 重讀石評梅:時代新女性與疾病誌書寫 233

第一節 鑄塑命運的新女性與寓言式的血屍告白/234

第二節 疾病誌書寫與病身體/病精神的身體形構/239

第三節 女性病痛身體與社會文化根源/250



第十章 重讀凌叔華:公/私場域與女性文化聚合體的新視角 257

第一節 內在/外在身體與社會/文化自我的重構/258

第二節 性別的二元劃分與兩種聲音的「複調話語」書寫/262

第三節 家庭/私有與社會/公有領域的身體話語/273



第十一章 重讀廬隱:支離病骨與宗教式病患女體書寫 283

第一節 動亂世代的女性自我建構與民族文化悲情/284

第二節 抵抗與破壞意義的女性病體銘刻與文化現象/289

第三節 開創新紀元的女性身體論述與國族想像的反抗/299

關鍵字詞: 五四時期|女性|兩性關係|蕭紅|張愛玲|淩叔華|廬隱|石評梅|現代文學|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