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貨幣簡史

香港貨幣簡史
透過香港戰後至2016年的貨幣演變,帶出香港歷史的變遷!
把香港貨幣與香港歷史緊扣,研究貨幣與香港民生、社會、文化、政治的關係,
以微觀角度進行貨幣史研究,填補香港現代史的缺口,歷史及貨幣愛好者必讀!

======================================================================

本書詳細記述了香港戰後貨幣的歷史及每款貨幣的由來和背後意義,由戰後日本軍票、一元紙幣、50元紙幣再現、5元紙幣結束、英女皇訪港紀念硬幣、「金牛」的出現、20元紙幣誕生、人民幣在香港出現、八達通的影響到電子貨幣,都一一詳解,更說出它們與香港的各種關係,《香港貨幣簡史》絕對是香港貨幣愛好者必看天書!

現時坊間都有不少以香港貨幣為主題的書籍,但大多以錢幣鑑賞和收藏角度撰寫,忽略了香港貨幣與歷史之間的連繫。本書正正著重於貨幣與歷史之間的關係,把香港貨幣與香港歷史緊扣、互相對照,並把香港貨幣史中的大小事件(如鈔票改版、鈔票的設計出現重大變化等),與香港歷史融為一體,由對貨幣的解構而了解歷史。

普遍歷史學者較常從宏觀的角度研究貨幣,從經濟層面探討貨幣史。而微觀角度則較少,即是從貨幣微細的地方入手,例如從貨幣設計上的改變、使用貨幣的習慣、貨幣的發行和回收等,從而研究貨幣跟社會、文化、政治和歷史的關係。而本書則以微觀角度進行貨幣史研究,填補現時歷史學術界的缺口。

大眾普遍認為貨幣單純因應社會而作出改變,卻鮮有意見認知到貨幣亦會影響到社會。本書仔細地就香港不同時期的貨幣作出分析,對該時推出的貨幣作出研析,對社會上的影響,同時也敍述了社會對貨幣的影響。如戰後時期軍票留下的禍害,至今尚未得以平反,對社會造成創傷;八達通電子貨幣首次出現,令香港使用貨幣習慣改變,硬幣使用率大減;偽鈔湧現,令一千元紙幣成為最不受歡迎的貨幣,也變相令香港旅遊受到影響。
個人簡介
謝竣傑 Brian Tse
生於香港,也在香港成長,對香港充滿感情。作者對香港歷史充滿興趣,並十分認同新文化史史觀和其進行歷史研究的方式,希望以另類的角度撰寫有關香港歷史的著作,為人們揭開香港歷史有趣和被忽略的一面;更希望建構一個以新文化史為中心的全球視野,從而提高人們對學習和認識歷史的興趣。
序言



簡介



第一章:英國人重臨香港

「三年零八個月」的終結/日本軍票的廢除

日本投降 港幣光復

畢生積蓄毀於軍票手上

迫簽鈔票的存廢問題

從未發行的加蓋幣



第二章:從戰亂中站起來的香港

1950-60年代的香港/貨幣的縮水

「一朝天子一朝貨幣」

「大張」變「中張」

1元紙幣之壽終正寢

應急之紙幣



第三章:英國管治香港政策之改變

引起一場改變香港歷史發展的硬幣/六七暴動

50元紙幣的再現

香港硬幣的大變革

5元紙幣完成歷史任務

英女皇訪港紀念硬幣

「金牛」之粉墨登場

有理銀行之沒落



第四章:回歸風雲起

香港前途問題迫在眉婕/港元的風暴

中英談判時港元之暴跌

港元對澳門元的影響

港元與美元掛鈎

香港硬幣的縮水



第五章:回歸過渡期

進入過渡期(1984-1997)/港元的去殖民地化

紙幣的再縮小和去殖民地化之前奏

20元紙幣的面世

電子貨幣的出現

歲月催人老

香港貨幣大變革的一年:1993年

香港貨幣之「本地化」和「中國化」

1分紙幣的停用



第六章:香港特特行政區成立

英治時代的終結/電子貨幣的時代

八達通的冒起

金融風暴

僞鈔、僞幣的衝擊

10元紙幣的再現

2003年紙鈔系列

優化聯繫滙率制度

步向夕陽的「青蟹」



第七章:回歸十週年,再創明天

香港回歸後的首個十年/貨幣的轉型

紙幣變膠幣

港幣風光不再

逐漸通行的人民幣

令人瘋狂的紀念鈔

2010年紙鈔系列

「辰砂」的末日已到?

智能貨幣



第八章:香港貨幣史的回顧



後記



香港貨幣大事記



各章節之註腳



參考資料
序言

筆者為一名歷史愛好者,對香港貨幣史鑽研多年,同時也有十多年收藏世界各地硬幣和鈔票的經驗。通過多年來對貨幣的觀察和研究,發現貨幣其實與歷史是緊扣的。透過研究貨幣,我們可以剖析一個地方過去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以及一些歷史發展的規律。

貨幣史是歷史研究界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然而,香港歷史學者在進行貨幣史研究時,大都傾向聚焦在經濟的面向,但作者認為以單一面向進行貨幣史研究,未免不夠全面。

正如經濟學有微觀與宏觀之分、相對論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別,所以筆者認為貨幣史某程度上也可以作微觀與宏觀之分。

現時,歷史學者似乎較常從宏觀的角度研究貨幣。所謂宏觀角度,即是看貨幣的大圖像,例如貨幣制度、貨幣政策、對外貿易等,從而以一個經濟的層面探討貨幣史。而微觀角度,即是從貨幣微細的地方入手,例如從紙幣和硬幣設計上的改變、人類使用貨幣的習慣、貨幣的發行和回收等。這是以一個社會文化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從而研究貨幣跟社會、文化、政治和歷史的關係,屬於新文化史的研究。

不論宏觀抑或微觀,兩者各有其利弊。從宏觀的角度,人們可以集中在貨幣當中的大圖像,從而抽出最表面、最重要的面向進行研究,但卻會忽略其他較微細和深層的向度,使研究未盡全面。而從微觀的角度,可以把大小不同的面向一併作研究,從而為貨幣史研究建構出一幅更全面,由下而上的圖像,但這卻可能被部分人批評,認為這個研究方式過於鎖碎和小題大做。

故此,筆者打算以微觀角度進行貨幣史研究,希望填補現時歷史學術界的缺口。相信結合宏觀和微觀的面向,貨幣史研究的成果和內容必定更全面、視野更廣闊。

除了進行多向度的貨幣史研究外,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進行歷史普及教育的工作,讓公衆更認識歷史,也是十分重要的。有見及此,筆者決定以他在研究貨幣史的心得撰寫一些著作,從而讓人們能以較全面的角度認識貨幣史。雖然現時坊間都有不少以香港貨幣為主題的書籍,但它們大多以錢幣鑑賞和收藏的角度撰寫,較為忽略香港貨幣與歷史之間的連繫,實在有點兒美中不足。

本書將介紹香港貨幣從戰後至今天的歷史發展,讓人們從香港歷史的發展脈落,重新認識香港貨幣。作者會以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多角度呈現香港貨幣與香港歷史微妙而密切的關係,讓讀者對香港貨幣史有一個更宏觀的視野和嘗試以另一個角度看香港史,希望藉此書喚醒大家對香港史和香港貨幣史的關注和興趣。

因此,本書的主調和結構為把香港貨幣與香港歷史緊扣、互相對照,並把香港貨幣史中的大小事件(如鈔票改版、鈔票的設計出現重大變化等),與香港歷史融為一體。例如,剖析香港過渡期時的去殖民地化進程,能否在香港紙幣和硬幣上反映出來;人們使用貨幣的習慣,會否影響政府的貨幣政策等。

無論如何,作者希望以香港貨幣為切入點,帶領人們重新認識香港史和理解貨幣在香港史所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

關鍵字詞: 香港|貨幣|歷史|經濟|香港社會|香港文化|貨幣制度|貨幣政策|香港歷史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