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上承中原雅言,保留了較多中古時代音韻的特色,以此吟誦文學經典,更能感受文章跌宕的節奏和音律鏗鏘之美。通過反復吟誦,自然聲入心通,領會經典作品的情志事義,不獨提高語文水平,甚至於陶冶品德,體悟立身處世之道,都有裨益。本書共分六章,前四章分別探究吟誦的淵源和發展、粵語吟誦的源流、吟誦的本質和功能,以及台詞誦與吟誦的區別,有助全面瞭解吟誦的來龍去脈和優點;後兩章介紹古詩文吟誦要素,及吟誦的教與學,理論與實踐並重,尋幽發微,深入淺出,對吟誦的愛好者、教者和學者必有啟迪作用。
版面:
彈性/流式
招祥麒教授,珠海書院文學博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職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客座教授、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席、香港教育大學校董、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顧問委員、上海復旦大學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理事會成員、教育局教育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民政事務局葛量洪獎學基金委員會成員等。除推動教育外,招教授長期致力於詩詞創作和學術研究,為朗誦界的資深評判,經常應教育局、學海書樓及各大、中、小學主持講座,錄製朗誦教材;曾兼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講師,並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及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訪問學者、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培僑中學校長等。已刊專著有《風蔚樓叢稿》、《王夫之春秋稗疏研究》、《潘尼賦研究》、《風蔚樓叢稿續編》、《十二生肖詩集》,另單篇論文近三十篇,分別發表於大學學報及教育局刊物內。未刊本尚有《明永樂年間對安南的經略和棄守》、《文心雕龍詩論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