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與大正東京:公共空間的文化體驗與新女性的形構

田漢與大正東京:公共空間的文化體驗與新女性的形構
田漢的生命進程象徵性地囊括整個中國現代史,他在多個文化領域留下重要而獨特印記。過往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田漢研究長期局限於既定論述。
本書加入大量新出資料及日本資料,從近年學界關注的都市文化角度,把田漢重新回置他留學七年的日本大正時期東京,分別從印刷媒體、劇場和咖啡店的「新女性」話語,結合文化研究、歷史文本和文學研究的方法,為早期田漢研究帶來嶄新視野,並為中日文學關係研究提供有別於傳統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和個案。相比起流行的「上海摩登」說法,中國現代作家在異國經歷的「大正摩登」可能更早和影響更深。

版面: 固定
插圖: 許多
盧敏芝,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士(一級榮譽)、哲學碩士、哲學博士。曾赴日本創價大學留學。現為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研究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中日文學關係等。學術論文散見於《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清華學報》和《中國現代文學》等重要期刊。
【長文推薦】
奉茶的滋味/曹俊彥(兒童文學美術工作者)
  小時候,週末或假日,大哥常會帶我們近郊去登山健行。有一次因為出門匆忙,水壺忘了裝水,偏偏那天一早就艷陽高照,覺得特別容易口渴;還好就在登山的石階前,有人擺了一大壺茶米茶。壺身貼一大塊方形的紅紙,寫著「奉茶」兩個大字,裡面的茶水還是溫熱的,可能是剛剛才挑過來的。
  「奉茶」兩個字是「請喝茶」的意思,帶有對客人尊敬的態度。香香、熱熱的茶,感覺特別好喝。我問大哥可不可以裝一些到我的茶壺裡,大哥抬頭看了看遠近四周,都沒看到有農舍或住家,認為挑這壺茶來擺在這兒肯定得走很遠的路,相當辛苦。我們不能帶走太多,要多留一些給等一下走過這兒需要喝水的人喝。所以我只倒了大約一杯多一些的水量到我的水壺裡。一路上省省的一次只喝一小口,感覺特別珍貴特別香!
  記得小學五年級時,同班有一位同學,家住台北橋頭附近,他母親就在家門前的亭仔腳,擺了一桶「奉茶」。每天下午放學後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忙清洗茶桶,好讓媽媽第二天裝新茶,招待從台北橋跨過淡水河,來來往往的商人或旅客。去過他家的同學說,他們家那一桶燒的是麥仔茶,特別香!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在販賣瓶裝水的販賣機和便利商店尚未普及的年代,布施茶水給辛苦勞動的販夫走卒的「奉茶亭」,可以說是人們相互體貼的溫馨風景。交通和工商業發達後,布施「奉茶」的景點比較少了,但是大家都很珍惜這種相互體貼的情操,所以有了《奉茶》這一本圖畫書,希望能將這份情傳承下去。
  《奉茶》的作者劉伯樂,掌握了「奉茶」和「土地公廟」這兩個在早期台灣處處可見,一樣普遍的元素。兩者的共同特色是:都在照顧著這塊土地上最純樸且努力生活工作的庶民。巧妙的安排土地公聽到飲用奉茶的人所說的充滿感激的話語,也請土地公品嘗了奉茶的滋味。
  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角色一直沒有出現,就是茶壺裡或桶子裡的茶水,是誰準備的呢?他又是如何選定擺設奉茶的地點呢?除此之外,土地公喝了茶之後,故事會怎麼發展的?不妨在翻到下一頁前,誘導孩子來想想情節可能的發展!

關鍵字詞: 風土民情、關懷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