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到耶路撒冷——中猶歷史文化比較

從長安到耶路撒冷——中猶歷史文化比較
在新時代的拐點下,如何參考過去中外古今的歷史,規劃現在及展望未
來,是我們必須思考及探索的課題。希望讀者可以通過這本書去觀察兩個歷
史悠久的民族,經過數千年的折騰,仍然能保留及不斷復興民族的文化。
中國人口約十四億,猶太人口約一千四百萬,約百分之一,兩個民族的
歷史文化、理念主義大同小異,但創造了世界東西不同發展。本書希望讀者
能舉一反三,從兩個民族的歷史切入,找出自己有興趣的話題,結合個人現
狀及未來人生,作為參考及深入硏究,取得啟示及成果。
《中猶歷史文化比較》編審委員會名單〔按姓氏筆劃排序〕:
石 柱先生
邱 逸博士
李鈞杰博士
張江亭先生
葉德平博士

策劃單位:中國文化基金會
一、源起
張江亭先生
二、序
李鈞杰博士、邱逸博士、葉德平博士、陳劍光牧師
三、推薦篇
張倩紅校長、陳儉館長、盛智文先生、徐新教授、石柱先生
四、正文
五、實踐篇
宋志平先生
六、啟發篇
何順文校長、謝大寧教授
七、讀後感
李泓軒、張朗彥、歐陽世泓、張梓雋
心存善念 天下可去
解碼中猶歷史(一三五年至一二九一年)
李鈞杰博士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學會副會長
香港珠海書院佛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由公元一三五年至公元一二九一年,歷經近一千二百年,中猶歷史似在主旋律基調各自演奏之下,走進了不同的進程。現按時間順序方式勾勒這段一千二百年歷史的輪廓,令大家掌握上述歷史的梗概:中國方面,先後出現三個大帝國(秦漢、隋唐及清),這個時期起點邁入第一個帝國,結束是橫跨歐亞板塊的蒙古帝國;猶太方面,羅馬帝國於公元一三二年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亡國,開始了長達一千八百年飄盪無根的離散於歐洲、兩河流域及北非等狀況。
在第五章描述的時期,歷經五百零一年(一三五年至六三六年),中國已進入兩漢帝國的東漢時代,秦漢帝國在文治武功鼎盛,以文明發達的強國形象屹立於世界。東漢君主劉秀繼西漢之後,令這個強國狀況維持達一百九十六年。公元二二〇年,結束了整個四百年的統一局面,開啟了一場歷時三百七十年的大動蕩及分裂的時代,由三國(魏、蜀及吳)鼎立、西晉短暫統一、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等政治局面,南北對峙局面持續了三百二十年。這個時期特點有三:一、連綿戰爭在長城沿線至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區,參戰有漢族和各北方少數民族,戰爭規模大、更慘烈;二、民族大融合,承接連綿戰爭激發大規模的人口遷移,結果促進了邊遠地區和南方的開發;各民族的交往造就南北民族大融合,西方文化大量輸入,中原文化大量轉到南方,為第二帝國
隋唐盛世注入新血液;三、宗教藝術蓬勃,佛教經過中國化後,成為胡漢各民族共同的信仰,最終扎根在中國。玄學亦盛行於漢族統治的江南地區。中國書法藝術發展至高峰及山水畫出現,楷書、草書和行書盛行,山水畫創中國繪畫史的先河。
猶太人方面,從一三五年開始,進入大流散時期。羅馬皇帝先後於七〇年及一三二年攻入耶路撒冷。一三二年,猶太人最終亡國。猶太人經歷長達一千八百年飄盪無根的大流散時期,以地中海世界為中心,左右擴散至小亞細亞、阿拉伯半島、兩河流域、北非及歐洲各國。基於分佈地域不同,引致文化差異,猶太人被分為塞法爾迪猶太人(居住西班牙、葡萄牙的猶太人)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原指居住在萊茵河及日耳曼地區猶太人,後泛指歐洲猶太人)。
在第六章刻劃的時期,歷經四百六十年(六三八年至一○九八年),中國繼秦漢帝國之後又進入第二個盛世,隋唐帝國的文治武功輝煌彪炳不亞於秦漢。尤其是唐朝國力鼎盛至玄宗時推至極致,中國文明成為東亞文明的中心,文化傳播規模和範圍比秦漢更遠更深。東至朝鮮半島、日本,西至中亞,北到位於東北的渤海國,南到越南北部等不同地區,均受到中國文化體系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隨著絲綢之路物資交流,羅馬、阿拉伯、波斯、中亞商人與唐朝進行商貿、文化、技術和生活風尚交流,首都長安成為世界文明的大融爐。各種宗教信仰者,諸如基督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佛教密教均傳入。七五五年,安史之亂標誌唐朝國力由盛轉衰的轉捩點,藩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等事端結束帝國生命。接著是經歷
五十三年短暫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由五代(梁、唐、晉、漢、周)佔據,南方則有統稱十國的割據勢力,包括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南唐、荊南、北漢等,終由後周將軍趙匡胤發動兵變自立,改國號宋,統一中國,結束五代的分裂局面。趙匡胤建立北宋,周邊有契丹的遼、黨項族的夏、女真族的金等強敵環伺,從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領域發展至頂峰,繁榮的商業社會、新型商業城市湧現、精美手工業產品外銷和市民趣味塑造城市各種娛樂和藝術活動。金兵攻陷宋都汴京,擄走宋帝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
猶太人方面,七〇〇年,西班牙信奉基督教迫害猶太人,猶太人出走。同時,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崛起,伊斯蘭教席捲歐洲、中亞細亞、北非等地區。七五六年,阿拉伯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阿卜拉.拉赫曼一世(Abd-al-Rahman I)當政,進入宗教寬容時代,從八世紀至十三世紀,猶太文化出現黃金時代。整個地中海世界成為猶太人商業活動的舞台。不少猶太裔的醫生、天文學家及占星學家進入宮廷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第七章裡刻劃的時期,歷經一百九十二年(一○九九年至公元一二九一年),中國邁進北宋末年,一一二六年金國派兩路大軍攻破開封,隔年更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等皇室北歸,史稱靖康之禍,北宋亡國。趙構南渡臨安建立南宋政權,雖曾對金國進
行五次北伐,卻於一二七九年被在北方崛起取代金國的元軍所敗而亡國。公元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崛起於蒙古高原東北及創建的蒙古帝國,繼前朝的北方游牧民族如東胡、鮮卑、契丹之後,南下衝擊中原王朝,第一次以北方民族統治了整個中國。他及其子孫在之後接近八十年,西向衝擊中亞和歐洲大陸,終建立恆古未有、橫跨歐亞的陸上大帝國。從世界史而言,這個馳騁於草原上的騎馬民族,衝擊歐亞文明和民族的版圖,改寫人類的歷史進程。
猶太人方面,公元一○九五年,首次十字軍東征開啟,連續十次,基督徒曾成功控制耶路撒冷歷一百零二年。猶太人不幸成了替罪羔羊,被視為異教徒。法語與德語等不同地區,十字軍或殺害或搶劫猶太人、猶太社區被摧毁。一○九九年七月十五日,耶路撒冷淪陷,大批穆斯林與猶太人被屠殺。倖存者被賣為奴隸。禍不單行的是整個歐洲大陸籠罩著反猶太主義,猶太人通常被描述為魔鬼或魔鬼的追隨者、策劃陰謀者、製造災難者、散播病毒者。中世紀的人們更誣陷猶太人褻瀆聖體、聖血,並誹謗他們傳播黑死病。儘管受到嚴峻的挑戰,十一世紀以後,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分裂成許多小王國,統治者聘用不少學養較高的猶太人做政治、經濟顧問,諸如猶太.哈列維(Judah Halevi)與摩西.本.邁蒙尼德(Moses ben Maimon)。
在這世界上稱得歷史悠久的民族已是寥若晨星,能像中華民族與猶太民族般歷久不衰,再創輝煌的更是鳯毛麟角。兩大文明既博大又龐雜,同樣的曲折苦難,又同樣的涅槃重生。撇除長相、膚色、宗教等較明顯的裡外差異,兩個民族在性格特質、價
值觀、傳統習俗以及生活習慣均有相似之處。
中國人和猶太人均重視歷史教化,看重文化傳承,兩個文明是同一時期的軸心文明,孕育於河流地區。華夏文明誕生於黃河與長江中下游流域,猶太文明誕生於兩河流域;中文和希伯來文是現存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古老文字之一,迄今已約三千年之久,更玄妙的是兩者都是由右向左書寫。中文寫成的儒道經典以及希伯來文寫成的《希伯來聖經》均是影響人類文明既深且鉅,具哲學宗教意味的典籍,儒道經典核心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具有跨時代和文化,有助促助世界各國之間包容與理解。《希伯來聖經》以及其轉變成為基督宗教的《舊約》令基督徒成為全世界的最多宗教人口。關鍵的是兩個文明的經典成為自身民族共同信仰和價值觀,除了作為日常生活的指導思想外,更提供堅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儘管中猶離散的族群僑居在全世界,依憑的是這份歷史文化傳承為樞紐,塑造身分和文化的認同,藉以連繫離散的社群。
其次,中猶傳統家庭均屬於擴大式家庭,特點是家庭由數代人組成,父子關係是整個家庭延續和分化的軸心。長輩具有無上的權威,受人尊重。家庭成員群策群力,彼此之間有緊密連繫和依賴的關係。中猶民族尤重視教育,這種教育內涵反映在德育、家庭倫理、知識教育等各層面。中國家庭亦深受儒家價值德育濡染,孝悌忠信可概括儒家奉行的道德教育。猶太人歷來把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兒童從小要接受雙親的訓誨,接著學習宗教經典和祖先的訓戒。至於家庭倫理方面,在中國,《論語》
和《孝經》視孝敬父母為金科玉律。猶太人自古也相當重視孝敬父母作為一項教義,在聖經和《塔木德》放在重要的地位。同時,兩個民族重視知識教育。他們都肯為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而自我承受犧牲,對於兒女教育均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猶太諺語云:「把書本當做你最要好的朋友,把書架當做你的庭園!」頗有異曲同工的是中國諺語也有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妙。全世界中的金融、藝術、科學等各領域出現頂尖的中猶菁英,這與中猶家庭重視知識教育有密切的關
係。最後,兩個民族具有落葉歸根的濃厚強烈的意識,猶太人認為人死後不能屍存異鄉、魂離宗祖。中國人也同樣具有尋根故土的鄉土情懷,人死後也要回到故土入土為安,避免成為孤魂野鬼、不得投胎。
顯然,家庭是兩個民族以血緣關係結成的一個獨特單位,是他們享受天倫之樂的小天地,成員均有義務來維繫整個家庭的和睦團結。
回首,我們這一次能撰寫此書的因緣,肇始於中國文化基金會張江亭先生一個觸動人心的善願。他面對耶路撒冷哭牆,腦海湧現中猶兩個民族遭遇艱辛的滄桑歲月,儘管兩個民族的歷史進程不盡相同,卻又有相似的性格特質、價值觀、傳統習俗以及生活習慣。接續是我們到訪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新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我們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特意呈獻雅俗共賞的中猶歷史比較與參照,令更多讀者了解兩個民族在過去艱難的歷史十字路上作出挑戰以及抉擇。叩問歷史,以史為鑒,古智今用。這份善念宛如蝴蝶展起翅膀引起整個世界氣候變化。心存善念,天下可去。期盼大家閱讀完畢後,心有所感,你的一念可以改變世界!

關鍵字詞: 歷史比較|中國|以色列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