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詩詞與書法的成長故事,華文原創必讀經典之作
一吟一唱啟智慧,一筆一畫去浮躁
似水柔軟的親情與教育,頑石也能成大器!
從小讓人傷透腦筋的好動兒,如何翻身成為書法界奇葩?
面對「無字天書」等超暗黑試題,參賽者用什麼法寶挑戰?
成長的疑問與考驗、書法擂臺賽的競爭和壓力……
簡石濤等一夥少年,如何完成自我修練的英雄旅程呢?
本書是難得一見,既以青少年的家庭、學校生活為素材,又以賣萌、較勁為亮點,再加上愛情、親情、友情、鄉土情為底蘊,與中華文化的古典詩詞、書法及篆刻藝術密切融合的少年小說,教人讀後陶醉在古典的詩書墨香與現代的創意氛圍中。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一吟一唱啟智慧,一筆一畫去浮躁
似水柔軟的親情與教育,頑石也能成大器!
從小讓人傷透腦筋的好動兒,如何翻身成為書法界奇葩?
面對「無字天書」等超暗黑試題,參賽者用什麼法寶挑戰?
成長的疑問與考驗、書法擂臺賽的競爭和壓力……
簡石濤等一夥少年,如何完成自我修練的英雄旅程呢?
本書是難得一見,既以青少年的家庭、學校生活為素材,又以賣萌、較勁為亮點,再加上愛情、親情、友情、鄉土情為底蘊,與中華文化的古典詩詞、書法及篆刻藝術密切融合的少年小說,教人讀後陶醉在古典的詩書墨香與現代的創意氛圍中。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版面:
彈性/流式
插圖:
少許
作者序――寫一部有關詩詞與書藝的少年成長小說吧!
人物關係圖
序幕
第一章 荷花村
第二章 他不是過動兒
第三章 會叫的野獸
第四章 爛兄爛弟真情義
第五章 天真是一種動力
第六章 男兒志在四方
第七章 高手出少年
第八章 傳承人
第九章 無字天書
第十章 青山不礙白雲飛
第十一章 打斷手骨顛倒勇
番外篇 解籤詩
導讀――太極石硯見圓滿 張清榮
人物關係圖
序幕
第一章 荷花村
第二章 他不是過動兒
第三章 會叫的野獸
第四章 爛兄爛弟真情義
第五章 天真是一種動力
第六章 男兒志在四方
第七章 高手出少年
第八章 傳承人
第九章 無字天書
第十章 青山不礙白雲飛
第十一章 打斷手骨顛倒勇
番外篇 解籤詩
導讀――太極石硯見圓滿 張清榮
寫一部有關詩詞與書藝的少年成長小說吧!
黃朶妙
日本漫畫《ヒカルの碁》,臺灣譯為《棋靈王》,當年造成轟動,大人小孩皆喜歡。二00二年受《棋靈王》影響,很多人開始學圍棋。我也受《棋靈王》衝擊,深入思考什麼少年小說的題材既具有歷史意義, 又兼寓教於樂?
直到接觸蔡玲婉老師的詩詞、莊千慧老師的書法、以及蘇友泉老師的篆刻創作等專題研究,深受感動,決定以詩詞、書法、篆刻融入小說內,成為創作《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以下簡稱《水上印石》)的基石。
尤其幸運的是,《水上印石》蒙小魯文化沙永玲執行長青睞,獲得出版的機會,希望能帶給現代青少年不一樣的小說閱讀視野與體驗。
《水上印石》是描寫被書法家和篆刻家收養的好動兒簡石濤,如何在不同族群的環境下成長的故事。他本是位令村民頭痛的孩子,最後卻成了書法界的奇葩。詩詞、書藝成為主角成長的養分,是本部小說獨特的新意。
先來聊聊「詩詞」在這部少年小說的運用。我們都知道,每一首詩詞的背後,是一個典故,是一段歷史,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從吟誦、吟唱中可以感悟詩中的美學與警惕,甚至吟唱詩詞成了現代人紓壓方式之一。鍾嶸在《詩品》中闡述道:「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意思是詩可以發抒個人抑鬱,可以讓人內心平靜。張曼娟在《人間好時節》中也提到:「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
此外,輔仁大學中文系孫永忠副教授在「磨課師」課程中也說:「詩歌本來就是音樂文學,吟唱方式可以將古人的舊曲重現,也可以選用現代優秀的創意。」例如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的〈大學慶典序曲〉,旋律曾被填入孟郊的〈遊子吟〉,目前是小學音樂課本裡的教材,成了大家能隨口唱上的詩。在想,如果將王昌齡的〈出塞〉用兒歌的〈捕魚歌〉曲調吟唱,說不定也別有一番趣味。
也因此,在內文中,我便利用古典詩詞可以吟唱的方式,讓主角簡石濤從小跟著家人從吟唱詩歌中學詩句,除了增加主角後來書法創作的詩詞量以外,與家人建立起的親情關係,更深深影響主角待人處世的態度。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這部小說的靈魂――「書道」。《醫部全錄》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書法能讓人的心靜下來,讓書寫者通過學習書法凝神靜慮,依筆法一筆一畫進行養神的運動,自然可以去浮躁,培養耐心與細心的素質。可惜現在小學生練習書法的機會變少,網路世代的孩子甚至誤以為書法字是電腦字形;加上鮮少體驗用毛筆寫字的情況下,也就不相信柔軟的毛筆可以書寫,進而對書法產生高雅難懂、艱澀難學的迷思。
殊不知書法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心性,在書寫每個字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對字的結構以及作品的整體布局有構想,能提前規劃日後的生活或學習;長期學習書法的孩子,更可以磨練意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讓內心變得祥和安靜,自然在待人處事上更具耐心且圓融。
美國普吉特灣大學的教授Michael Benveniste說:「閱讀小說能增進你對於人事物的判斷能力。」《水上印石》寫的是主角簡石濤的成長過程,內容沒有生離死別的仇恨,更不用勾心鬥角的計謀引人入勝;有的是百姓人家謀生喊價、拌嘴後又歡笑的尋常生活;看的是好動兒在田埂間奔跑,仰頭高歌、低頭拭淚的心路歷程。
故事在敘寫主角簡石濤受詩詞吟唱與書法練習,而軟化好動與浮躁的性情外,更特意在青少年最在意的同儕關係上多加著墨。於是運用了時下流行的電視擂臺「書法技藝賽」,讓主角進入團隊並遠赴海外比賽,歷經團體晉級賽的壓力、暗黑試題的創意賽程……讓讀者隨著高潮迭起的賽程與主角臨門一腳的書法創意一起選邊站、緊張、加油、讚嘆,甚至惋惜與遺憾……小至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大到村落發展與文化傳承,是這部小說在主故事線外,隱隱浮現的心流,如爺爺簡漢硯的太極,流動於無形無招。
水長時間在石頭上沖刷,堅硬石頭的表面也會留下痕跡。本文引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涵,放在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孩童都是顆未雕琢的璞玉,給孩童的「教育」可以如「水」一般,似強似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親情似「水」的教育和主角頑固如「石」的性格,取此二物的意象表徵內文的情節,因此書名設定為《水上印石》。
無論是吟誦詩詞,抑或是重視書法,絕不止於小說完結,因石頭入水激盪的漣漪,逐漸擴散,可以影響更多人。所以小說看的雖然是他人的故事,呼應的正是每個人本心的共鳴。傳統文化如清水流播,綿延不斷,這是筆者創作時的感悟,希望《水上印石》也能帶給讀者輕鬆與美好。
黃朶妙
日本漫畫《ヒカルの碁》,臺灣譯為《棋靈王》,當年造成轟動,大人小孩皆喜歡。二00二年受《棋靈王》影響,很多人開始學圍棋。我也受《棋靈王》衝擊,深入思考什麼少年小說的題材既具有歷史意義, 又兼寓教於樂?
直到接觸蔡玲婉老師的詩詞、莊千慧老師的書法、以及蘇友泉老師的篆刻創作等專題研究,深受感動,決定以詩詞、書法、篆刻融入小說內,成為創作《水上印石:書道少年的修練旅程》(以下簡稱《水上印石》)的基石。
尤其幸運的是,《水上印石》蒙小魯文化沙永玲執行長青睞,獲得出版的機會,希望能帶給現代青少年不一樣的小說閱讀視野與體驗。
《水上印石》是描寫被書法家和篆刻家收養的好動兒簡石濤,如何在不同族群的環境下成長的故事。他本是位令村民頭痛的孩子,最後卻成了書法界的奇葩。詩詞、書藝成為主角成長的養分,是本部小說獨特的新意。
先來聊聊「詩詞」在這部少年小說的運用。我們都知道,每一首詩詞的背後,是一個典故,是一段歷史,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從吟誦、吟唱中可以感悟詩中的美學與警惕,甚至吟唱詩詞成了現代人紓壓方式之一。鍾嶸在《詩品》中闡述道:「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意思是詩可以發抒個人抑鬱,可以讓人內心平靜。張曼娟在《人間好時節》中也提到:「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
此外,輔仁大學中文系孫永忠副教授在「磨課師」課程中也說:「詩歌本來就是音樂文學,吟唱方式可以將古人的舊曲重現,也可以選用現代優秀的創意。」例如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的〈大學慶典序曲〉,旋律曾被填入孟郊的〈遊子吟〉,目前是小學音樂課本裡的教材,成了大家能隨口唱上的詩。在想,如果將王昌齡的〈出塞〉用兒歌的〈捕魚歌〉曲調吟唱,說不定也別有一番趣味。
也因此,在內文中,我便利用古典詩詞可以吟唱的方式,讓主角簡石濤從小跟著家人從吟唱詩歌中學詩句,除了增加主角後來書法創作的詩詞量以外,與家人建立起的親情關係,更深深影響主角待人處世的態度。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這部小說的靈魂――「書道」。《醫部全錄》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書法能讓人的心靜下來,讓書寫者通過學習書法凝神靜慮,依筆法一筆一畫進行養神的運動,自然可以去浮躁,培養耐心與細心的素質。可惜現在小學生練習書法的機會變少,網路世代的孩子甚至誤以為書法字是電腦字形;加上鮮少體驗用毛筆寫字的情況下,也就不相信柔軟的毛筆可以書寫,進而對書法產生高雅難懂、艱澀難學的迷思。
殊不知書法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心性,在書寫每個字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對字的結構以及作品的整體布局有構想,能提前規劃日後的生活或學習;長期學習書法的孩子,更可以磨練意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讓內心變得祥和安靜,自然在待人處事上更具耐心且圓融。
美國普吉特灣大學的教授Michael Benveniste說:「閱讀小說能增進你對於人事物的判斷能力。」《水上印石》寫的是主角簡石濤的成長過程,內容沒有生離死別的仇恨,更不用勾心鬥角的計謀引人入勝;有的是百姓人家謀生喊價、拌嘴後又歡笑的尋常生活;看的是好動兒在田埂間奔跑,仰頭高歌、低頭拭淚的心路歷程。
故事在敘寫主角簡石濤受詩詞吟唱與書法練習,而軟化好動與浮躁的性情外,更特意在青少年最在意的同儕關係上多加著墨。於是運用了時下流行的電視擂臺「書法技藝賽」,讓主角進入團隊並遠赴海外比賽,歷經團體晉級賽的壓力、暗黑試題的創意賽程……讓讀者隨著高潮迭起的賽程與主角臨門一腳的書法創意一起選邊站、緊張、加油、讚嘆,甚至惋惜與遺憾……小至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大到村落發展與文化傳承,是這部小說在主故事線外,隱隱浮現的心流,如爺爺簡漢硯的太極,流動於無形無招。
水長時間在石頭上沖刷,堅硬石頭的表面也會留下痕跡。本文引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涵,放在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孩童都是顆未雕琢的璞玉,給孩童的「教育」可以如「水」一般,似強似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親情似「水」的教育和主角頑固如「石」的性格,取此二物的意象表徵內文的情節,因此書名設定為《水上印石》。
無論是吟誦詩詞,抑或是重視書法,絕不止於小說完結,因石頭入水激盪的漣漪,逐漸擴散,可以影響更多人。所以小說看的雖然是他人的故事,呼應的正是每個人本心的共鳴。傳統文化如清水流播,綿延不斷,這是筆者創作時的感悟,希望《水上印石》也能帶給讀者輕鬆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