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滴禾下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著名的憫農詩出自唐代李紳之手,生動刻劃出農夫辛勤耕作的情景和心情。千多年後的今天,生在城市的香港人絕大多數不用接觸泥土,從超市、餐廳就可用金錢換得食物。然而,近年卻有不少人選擇反樸歸真、回歸農田。他們有的全職務農,有的是假日農夫,有的在學校、家中天台等闢地耕種,名符其實深耕細作、遍地開花。你想知道香港農業是一幅甚麼景象嗎?會否想體驗「汗滴禾下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滋味呢?



港農.講農
《港農.講農》

作者:葉子林
出版:天地圖書,2018
ISBN:9789888258550
試閲

葉子林,是位名字也帶綠意的資深農業從業員。他的父母是新界菜農,自己在農村長大,當過幾年記者,選擇重回農田,多年來管理過菜園、果園、茶園、蜂園等,近年更積極關注本地農業政策,並參與培訓新一代現代農夫、傳授農業知識。

這本書中,他從「香港種植稻米,至少數百年了」開始,將香港的農業發展娓娓道來,還講述全球暖化、種植技術、有機認證、素食文化、永續農業等課題。你以為農夫就只是播種收割?農業其實不簡單。

有米
《有米》

作者:陳曉蕾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2012
ISBN:9789620432170

本書的名字是個雙關語──「有米」,在粵語中有「富有、有錢」的意思,緣由顯而易見,因為「米」在中國傳統上,是財富的象徵。作者陳曉蕾認為,香港的「有米」,不一定指城市中的高樓大廈、金融財富,也可以指本港豐饒的自然資源、好山好水、農地果林。

根據統計,香港的整體農地面積有4,523公頃,但常耕地面積只得729公頃。其實直至1970年代,香港還有廣闊的黃金稻田,只是這美麗風景逐漸讓高樓大廈取代;50年後,有人嘗試再次栽種稻米,他們成功了沒有?就讓這本書告訴你答案,還有一群人在香港「核心價值」以外、追求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故事。

園來自有機
《園來自有機》

作者: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有機園圃
出版:青森文化,2016
ISBN:9789888380589
試閲

你的學校有農圃嗎?要種植,不一定需要廣闊的農田。保良局陳守仁小學的一群義工家長,就在校舍天台建立了一個有機農圃,種出的蔬菜更取得有機認證。種植過程中,他們不論是晴是雨、上學還是假期,也要回園圃照顧農作物。

春天紅菜頭,夏天綠莧菜,秋天紫茄子,冬天白蘿蔔──這就是他們努力的成果,一首色彩繽紛的四時蔬果之歌。就來翻開書頁,了解這群培植員從種植瓜豆菜蔬中的得著和感悟,進而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以及城市生活過度消耗資源的普遍現象。

魚菜共生──STEM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魚菜共生──STEM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作者:黃珮欣
出版:新人才文化,2016
ISBN:9789881396211
試閲

所謂「魚菜共生」,簡單來說就是一邊養魚、一邊種菜。它是「水產養殖」和「水耕法」的結合,原理是把魚的糞便用作蔬菜種植的肥料,蔬菜的根部吸收魚糞中的營養,也同時淨化了養殖水,然後這些水再回流到魚缸,以達至一個自給自足的循環。近年,香港中小學、辦公室逐漸興起自製魚菜共生系統,這本書就介紹了如何在家或學校自製魚菜共生系統,並分享中學、農場、地盤等個案經驗,以及實用的種養秘訣。

本書榮獲第14屆「十本好讀」教師推薦好讀(小學)。
作者簡介
香港教育城
香港教育城

香港教育城的一站式專業教育網站edcity.hk,結合資訊、資源、互動社群與網上軟件工具於一身,致力提倡學生善用電子學習資源,擁抱以學生為本的自主學習新趨勢。

關鍵字詞: 青少年主題書單|農業||農夫|香港農業|耕種|種植|魚菜共生

資源下載